2006年11月29日星期三

The cry of the harddisk

学校里只要装了保护卡的机器,只要拷贝数据超过一定数量(xxxM),就会发出“咔咔”的声响。再过一会儿,系统不是蓝屏就是死机。蓝屏的故障也五花八门。没有装保护卡的机器就工作得很好。


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保护卡的技术还有严重缺陷。不能好好用就不要开发么!而且这个现象出现在学校不同批次买的各种不同的保护卡上。每次都是在读硬盘的同时发出这样的声响,让人觉得是硬盘发出来的——不会是用喇叭发的吧…… 我怀疑这个对硬盘有损害,缩短硬盘寿命……


希望有一天,学校拆掉所有的保护卡,让所有的机器能够获得解放!~


 


Old Blog Link: http://computer.mblogger.cn/henryhu/posts/61112.aspx

2006年11月27日星期一

30% MP3 被毁了……

升级Amarok到1.4.3,播放列表里的信息都变成乱码了。到选项里面捣鼓一阵,记得从前有个编码选项的,现在不见了。去往上一查,原来新的Amarok因为作者实在忍受不了多个编码的麻烦,今后统一只支持UTF-8的ID3信息。
既然这样,我们只能紧跟潮流,把MP3转码。于是去网上下了几个转码的工具,进行转换。后来发现转换没有效果,导入之后还是乱码。进而发现一些MP3只剩了头上的16K,剩下的空间都变成了0……
为了找出这些坏了的MP3,我想出一个方法:用gzip压缩…… 压缩之后小于30K的都是坏的。结果,大约有100首坏了(总共250首),占大约400M(总共1.2G左右)……


事后发现,坏掉的原因主要是我的MP3文件在Fat32分区上的缘故,我还用的是zh_CN.GBK挂的分区。把MP3拷到ufs分区上,再转换、导入,一点问题也没有。有些在ufs导入是好的MP3,拷回到fat32再导入歌曲信息就成了乱码了…… 有些在Fat32上导入歌曲信息乱码的并且是中文文件名的,改成英文还是不好,在文件名里面加个下划线就好了…… faint…… BSD对Fat32的支持还有待改善啊……


 


Old Blog Link: http://computer.mblogger.cn/henryhu/posts/61050.aspx

2006年11月23日星期四

FreeBSD 的 locale

原来我设置locale的方法是setenv LC_ALL zh_CN.eucCN,但是这样陶喆的“喆”显示不出来,假如用eucCN挂硬盘(FAT32),连读出来都有问题。
于是改为setenv LC_ALL zh_CN.GB18030,这下基本上什么东西都和我说“locale 不支持”,比如libc说,Xlib说->Qt说,Gnome说(其实Xlib是支持的,只是没装好…… 后来删了重装就好了)。搞不清楚了,就跑到论坛上去问,结果被别人强烈BS,说使用LC_ALL违反设计理念等等…… 按照那位仁兄的建议,改成setenv LANG zh_CN.GB18030+setenv LC_CTYPE zh_CN.GBK之后,陶喆的问题基本上好了,但是SCIM还是叫不出来,只好最后改为setenv LANG zh_CN.GB18030+setenv LC_CTYPE zh_CN.GBK,这样似乎什么问题也没有了。


但是这样又有一个疑问:既然有zh_CN.GBK,zh_CN.GB18030有什么用?……


PS:挂硬盘自然也要用zh_CN.GBK才行…… 不过似乎zh_CN.GB18030也没什么问题


 


Old Blog Link: http://computer.mblogger.cn/henryhu/posts/60958.aspx

2006年11月5日星期日

packages和ports的区别……

早上要编译gnomevfs,结果libORBits-2.so报告__res_state undefined。。。 很令人奇怪,后来想起来是用packages装的…… 干脆先删掉,然后到ports里面make install clean,再编译gnomevfs,结果就正常了…… 比较没有想法……
后来发现packages安装py-libxml也有这个问题,packages装的在python里面没有这个模块……

还是ports编译安装比较牢靠啊…… 但是ports实在太慢了……
Old Blog Link: http://computer.mblogger.cn/henryhu/posts/60582.aspx